環繞著歷史的無謂政爭 by 杜念中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1909050/IssueID/20090902

一個國家的國父為本國百姓景仰理所當然,外國人的讚美也不足奇,但倘若受到來自敵國的盛讚就不尋常了,
尤其受到敵國最激進的敵對勢力給予高度評價,那幾乎是匪夷所思。
可是這樣的事就發生在印度;這位讚揚巴基斯坦國父真納的人,是向來最敵視伊斯蘭的印度人民黨創黨元老、前外交部長辛(Jaswant Singh)。
辛不但當過外長,也出掌過財政和國防部。
他長期視巴基斯坦為威脅,也把中國當成假想敵。人民黨執政時代,印度進行核試爆,引發國際關注,擔憂南亞核武競爭將一發不可收拾。


印度美國折衝代表
因為人民黨政府的核試爆,美國總統柯林頓把南亞列為優先的外交要務,代表印度與美國折衝的就是辛。
美國過去長期與國大黨打交道,對人民黨所知有限,只知道那是個極端印度民族主義的政黨,執政之前強烈仇視穆斯林,毀損伊斯蘭聖蹟,引發印度教民與穆斯林間的仇恨。
執政後又以強勢捍衛國家利益為己任,發言、行徑不時讓國際社會驚恐。
美國初期和人民黨政府打交道的官員是副國務卿塔波特(Strobe Talbot)。塔波特的對手就是辛。
雙方開始接觸,步步為營,但久而久之塔波特認為辛是一位成功的外交家,對辛讚賞有加。柯林頓卸任前訪印,雙方關係大幅改善,辛功不可沒。
04年大選,人民黨潰不成軍,難以維持反對黨的聲勢。辛雖為元老且仍為國會議員,但人民黨式微他無事可做,於是開始著書立說。
做為一個外交家,辛行事穩健,但做為作家卻時出驚人之論。06年辛的回憶錄出版,書中暗指國大黨總理的辦公室有直通美國的間諜,結果引發軒然大波;他提不出證據,最後被迫修改文意。
上月中辛再次出書,引發更大爭議。新著《真納:分裂,印度,獨立》中,在印度長期被妖魔化的巴基斯坦國父真納,被歌頌為偉人。
自1947和巴基斯坦分裂建國以來,印度一直把真納描繪成分裂南亞次大陸的罪魁禍首。


在印度人心目中,真納為了英屬印度的穆斯林,硬是把印度分成兩國,結果造成千萬人遷徙流離,百萬人因為族群仇恨而遭殺戮。
可是辛認為真納是個聯邦論者,而且是個世俗主義信徒,他團結穆斯林,甚至主張穆斯林另建國家,充其量只是與印度教徒和英國殖民者談判的策略;
反而印度的開國英雄甘地、尼赫魯和第一任內政部長帕特爾,同樣也要為印度的分裂負責,因為他們並未堅持印度的統一,只主張集權,最後又無謂的向真納讓步。
人民黨雖是只有三十年歷史的反對黨,但黨員和外圍團體長期視大印度主義者帕特爾為偶像,這回辛不但同情巴基斯坦國父,還批駁了人民黨的歷史英雄,結果是被開除了黨籍。


巴基斯坦媒體走訪
辛被退黨瞬時成了印度、乃至巴基斯坦的大新聞。他的書也因此洛陽紙貴,成為南亞最暢銷的作品
。巴基斯坦媒體難得看到印度出了一位知音,紛紛走訪。辛在訪問中大談印巴和平,儼然成了印巴之間的新橋樑。
對比他當年仇巴防巴的態度,新面貌幾乎難以辨認。
辛的新書確實有些見地,但這些都該只是歷史學家關注的題材,與現實無關。現在人民黨問政無力,崛起無望,儘在一些歷史問題上糾纏不清。
這些喧鬧意外造就了晚年的辛重現鎂光燈下,但也凸顯出人民黨夕陽西沉、無力回春的困境。人民黨地位昔日快速的上升,對比今日鬧劇式的沉淪,同樣令人困惑、唏噓。


作者為《蘋果日報》社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dysung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