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from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224443/IssueID/20110304
最近星雲法師在高雄佛光山盛情接待大陸海協會陳雲林會長,遭到許多不同意見者的批評,法師感慨系之,在報端發表「弱者!你的名字叫『和尚』!」的大作,娓娓道來他多年來的心路歷程,身為宗教社會學家,我們認為這件事相當值得我們運用宗教社會學來作進一步的分析。
首先談到的是「方外之人」的法師與「方內之人」的政治人物之間的「朋友之交」的問題,這涉及僧╱俗關係,以及更為繁複的「宗教與政治」的問題。
宗教法則受制世俗
其次,星雲法師舉的幾個生動的例子,說明台灣人對法師的誤解:「和尚也看報紙?」、「和尚也用鋼筆?」、「和尚也戴手錶?」、「和尚還坐汽車?」,對於這些閒言雜話,法師選擇了默默忍受,最後感慨地說「弱者!你的名字叫『和尚』!」。這裡涉及了也是僧╱俗關係,以及背後犬牙交錯的「宗教與社會」、「宗教倫理與社會倫理」的問題。
自有人類社會以來,就有宗教制度的存在,人們感受世俗的法則(如政治、經濟、法律與倫理道德)不足以解決人生的終極意義問題,便創造出神聖的法則(宗教)來回答人生之根本究竟問題。對於宗教社會學家來說,「有怎樣的社會,就有怎樣的宗教」,宗教本因社會中人之需要而存在,宗教的神聖法則當然也會受到社會世俗法則的制約與影響。
但是宗教雖受世俗法則的制約,卻又必須證明它有超乎世俗法則的神聖力量,否則它如何獲得解決人生終極意義的正當性呢?如果「出世間法」沒有比「世間法」更為神聖、崇高與純粹,那麼人們只要「世間法」即可,又何需一個新的「出世間法」呢?人類社會宗教制度的弔詭,就在於「它既在世間,又是出世間」,它既與其他「世間法」同在,又必須證明自己是超越這些「世間法」的「出世間法」!
進而言之,「世亂則佛起」,中華民國建國百年以來,由太虛法師的「人生佛教」,到印順法師與星雲法師等的「人間佛教」,奉行六祖惠能「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的主張,採取積極入世的立場,不離此岸去追求彼岸、不離人間去追求淨土,積極參與政治、經濟與社會運動。年幼出家的太虛,參加辛亥革命,為了避免政治對佛教的迫害,主張僧尼要參加國民大會的選舉,要「問政而不干治」。太虛的弟子印順法師雖然沒有直接參與政治,但他的思想為台灣僧尼社會政治參與開了大門:「正面的去從事經濟政治等活動,並不妨礙自己的清淨解脫。」星雲法師則更為積極,力行「禪政治」,希望以佛法引導政治,他說:「宗教家若不關心政治、社會,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如此一來,星雲法師有很多政治界的朋友,包括海峽對岸的朋友,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他的積極政治參與,其實客觀反映了台灣佛教界有人挺藍、也有人挺綠的事實,只是無論藍綠,我們要追問的是:當佛教與政治關係相當密切時,究竟是台灣佛教「神聖化」了政治,還是政治「世俗化」了佛教?
僧俗時空漸無區隔
至於台灣人為何會問星雲法師會看報紙、戴手錶、用鋼筆與坐汽車的問題?除了惡意詆毀之徒與不理解僧團生活也有世俗面之外,其實也來自台灣奉行「人間佛教」之後,僧╱俗原有的時間、空間的區隔逐漸消失,法師們不再身居深山,食衣住行育樂常常與社會中人擠在一起,儘管佛教各宗派皆強調「佛、法、僧」三寶相對於世俗社會中人的優位性與崇高性,但是僧╱俗長期共處的結果,社會中人突然會有法師被「除魅化」的感覺,原有對法師「神聖性」的刻板印象也被去除了:原來法師也過「世俗」生活啊?
星雲法師的感慨,其實正道出了台灣人間佛教蓬勃多年以來,逐漸浮現的困境:它究竟是把現世「神聖化」了?還是被現世「世俗化」了?
作者為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兼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最近星雲法師在高雄佛光山盛情接待大陸海協會陳雲林會長,遭到許多不同意見者的批評,法師感慨系之,在報端發表「弱者!你的名字叫『和尚』!」的大作,娓娓道來他多年來的心路歷程,身為宗教社會學家,我們認為這件事相當值得我們運用宗教社會學來作進一步的分析。
首先談到的是「方外之人」的法師與「方內之人」的政治人物之間的「朋友之交」的問題,這涉及僧╱俗關係,以及更為繁複的「宗教與政治」的問題。
宗教法則受制世俗
其次,星雲法師舉的幾個生動的例子,說明台灣人對法師的誤解:「和尚也看報紙?」、「和尚也用鋼筆?」、「和尚也戴手錶?」、「和尚還坐汽車?」,對於這些閒言雜話,法師選擇了默默忍受,最後感慨地說「弱者!你的名字叫『和尚』!」。這裡涉及了也是僧╱俗關係,以及背後犬牙交錯的「宗教與社會」、「宗教倫理與社會倫理」的問題。
自有人類社會以來,就有宗教制度的存在,人們感受世俗的法則(如政治、經濟、法律與倫理道德)不足以解決人生的終極意義問題,便創造出神聖的法則(宗教)來回答人生之根本究竟問題。對於宗教社會學家來說,「有怎樣的社會,就有怎樣的宗教」,宗教本因社會中人之需要而存在,宗教的神聖法則當然也會受到社會世俗法則的制約與影響。
但是宗教雖受世俗法則的制約,卻又必須證明它有超乎世俗法則的神聖力量,否則它如何獲得解決人生終極意義的正當性呢?如果「出世間法」沒有比「世間法」更為神聖、崇高與純粹,那麼人們只要「世間法」即可,又何需一個新的「出世間法」呢?人類社會宗教制度的弔詭,就在於「它既在世間,又是出世間」,它既與其他「世間法」同在,又必須證明自己是超越這些「世間法」的「出世間法」!
進而言之,「世亂則佛起」,中華民國建國百年以來,由太虛法師的「人生佛教」,到印順法師與星雲法師等的「人間佛教」,奉行六祖惠能「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的主張,採取積極入世的立場,不離此岸去追求彼岸、不離人間去追求淨土,積極參與政治、經濟與社會運動。年幼出家的太虛,參加辛亥革命,為了避免政治對佛教的迫害,主張僧尼要參加國民大會的選舉,要「問政而不干治」。太虛的弟子印順法師雖然沒有直接參與政治,但他的思想為台灣僧尼社會政治參與開了大門:「正面的去從事經濟政治等活動,並不妨礙自己的清淨解脫。」星雲法師則更為積極,力行「禪政治」,希望以佛法引導政治,他說:「宗教家若不關心政治、社會,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如此一來,星雲法師有很多政治界的朋友,包括海峽對岸的朋友,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他的積極政治參與,其實客觀反映了台灣佛教界有人挺藍、也有人挺綠的事實,只是無論藍綠,我們要追問的是:當佛教與政治關係相當密切時,究竟是台灣佛教「神聖化」了政治,還是政治「世俗化」了佛教?
僧俗時空漸無區隔
至於台灣人為何會問星雲法師會看報紙、戴手錶、用鋼筆與坐汽車的問題?除了惡意詆毀之徒與不理解僧團生活也有世俗面之外,其實也來自台灣奉行「人間佛教」之後,僧╱俗原有的時間、空間的區隔逐漸消失,法師們不再身居深山,食衣住行育樂常常與社會中人擠在一起,儘管佛教各宗派皆強調「佛、法、僧」三寶相對於世俗社會中人的優位性與崇高性,但是僧╱俗長期共處的結果,社會中人突然會有法師被「除魅化」的感覺,原有對法師「神聖性」的刻板印象也被去除了:原來法師也過「世俗」生活啊?
星雲法師的感慨,其實正道出了台灣人間佛教蓬勃多年以來,逐漸浮現的困境:它究竟是把現世「神聖化」了?還是被現世「世俗化」了?
作者為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兼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