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3x122010101800376,00.html


2010-10-18 工商時報 【本報訊】
 最近由於美國經濟低迷,加以國際熱錢推波助瀾,全球貨幣對美元急速升值。眾所週知,匯率升值將會使得出口業者所換取的本國貨幣總額減少,不利於出口競爭。可以預料,這一波亞洲匯率的升值,最後不單只是一場匯率戰爭,更將牽動一場長期的貿易戰爭。

 就在亞洲貨幣劇升的此刻,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釋出採行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訊息,商務部又公布8月貿易逆差擴大的噩耗。對於已趨於沸騰的亞洲匯市,柏南克的談話及商務部的貿易報告形同火上澆油,熱錢必將以此為藉口,在全球再度掀起新一波的炒匯狂潮。

 對於國際熱錢壓境,政府該如何因應才妥當?向來總有兩派說法。一派主張由市場那一隻看不見的手決定,一派則認為央行仍負有穩定匯市的責任,必須出面干預。我們贊同後者,也就是當匯市處於非常態時,當匯市面對大量的熱錢湧入時,央行自應給予投機客迎頭痛擊,透過穩定信心以達到穩定匯市、穩定經濟的目標。

 也許有人會問,匯率既不能放任投機客炒作,那麼最適匯率該如何決定?這確實是個難題,是以近日我國匯市出現了所謂「彭淮南防線」、「馬英九防線」等等臆測。對於熱錢壓境,如今央行到底該守住30.5元大關?還是該守住30元大關?各方皆無定論。但我們認為最適匯率仍應以維繫出口優勢為前提,如今美元走弱,台幣對美元升值既已勢不可擋,那麼這個升幅至少也應低於貿易對手國,才不致使訂單大舉流失而衝擊台灣的生產活動。

 拿這個標準來檢視近期台幣、韓元與日圓的升值幅度,以今年9月的平均匯率與去年9月比較,台幣升值2.5%,韓元升值4.5%,日圓升值8.5%,台幣匯率升幅尚屬允當。再以10月14日與上月底比較,近半個月台幣升值1.8%、韓元升值2.5%、日圓升值2.7%,台幣升值幅度仍低於日、韓。長期若能維持與貿易對手國此一匯率均勢,這一波匯率升值對台灣出口的衝擊,當可降至最低。

 我們所以認為匯率須以維繫出口優勢為提前,實在是因為台灣經濟的根本動能仍在出口,只要出口衰退,消費及投資這些內需活動也將為之停滯。升值固有利於進口、有利於內需,但當升值幅度過猛、過巨則出口受創,出口受創則生產活動停滯,生產活動停滯則失業升高,失業升高則所得無著。試想在所得無著下,縱使台幣因升值而有更高的購買力,又有何用?

 台灣的內需能取代出口來帶動經濟成長嗎?最近經常有府院高層論述內需對經濟的重要,由於事關匯率政策,我們願意在此陳述我們的看法:以GDP = C + I + G + X - M 這個算式而言,近年台灣消費(C)與投資(I)合計占GDP比重七成,內需看似不低,但事實上,台灣由於高階生產設備悉數仰賴進口,而海外消費比例逐年升高,消費與投資這些內需動能真正留在國內,能帶動國內經濟成長的比例已是一年不如一年。

 據主計處所編製的民國95年產業關聯表,我國投資的「輸入需求係數」為0.54,這意思是說有54%的資本設備仰賴進口,至於消費的「輸入需求係數」也達0.24,這同樣代表四分之一的民間消費是自美、歐、日等國輸入,這兩項係數有逐年升高的趨勢。更值得注意的是,被視為內需的民間投資是內需自我創造的嗎?當然不是,上半年國內半導體、面板廠大舉投資是內需使然嗎?當然不是,他們是著眼於未來出口的榮景。由此可知消費、投資雖占GDP七成,但真正帶動台灣經濟成長的關鍵仍在出口,而非內需。

 在聯準會主席柏南克釋出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勢在必行的訊息後,國際熱錢必將在亞洲各國匯市掀起狂風巨浪,而這不僅事關金融穩定,更將影響外貿成長。以亞洲各國普遍外貿導向的經濟體質而言,匯率優勢決定了出口優勢,匯率戰爭也必將牽動貿易戰爭。尤以台灣外貿依存度高於韓、日及中國大陸,因此新台幣匯率政策事關重大,不可不慎。我們籲請執政當局從台灣經濟結構及外貿依存的觀點,審慎應戰,以免甫走出衰退陰霾的台灣經濟,再度陷入停滯的困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dysung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