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01月01日 蘋果日報 吳孟道

from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079930/IssueID/20110101
邇來,隨著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宣布實施第二次的量化寬鬆(6000億美元)政策,國際熱錢四處橫流的情形益加嚴重。當前全球資金快速大量的移動,不僅加大金融市場的波動、影響各國的經濟穩定程度,也造成新興國家,尤其是亞洲地區,普遍面臨本國貨幣升值的壓力。是以,各國政府,特別是新興市場,針對跨境資本移動的干預措施紛紛出籠。
而在這一波阻擋熱錢的攻勢中,台灣,自然也不會缺席。除早先即已提出的限制外資存款水位、將借券保證金改採外幣、限縮外資購買公債比例的措施外,日昨央行更直接限縮新台幣NDF(Non-Delivery Forward,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及匯率選擇權的承作比重,從原先佔總外匯部位限額的三分之一,降低到五分之一。此外,從近期新台幣的走勢也可以清楚看出,央行藉著管控熱錢之際,阻升台幣的舉動頻仍,幾乎從未停歇過。尤其是尾盤神來一筆,一次拉抬新台幣好幾角的價位,更是天天上演。顯然地,防止熱錢投機炒作並阻升新台幣似乎已是當前央行的首要目標。

阻升台幣恐致通膨
有鑑於熱錢快速流動可能造成金融市場巨幅波動,從而對國內經濟產生不利的影響,故央行透過干預措施以穩定金融市場的舉動,不難理解。但是,熱錢管制並不等同阻升台幣,撇開短期的熱錢干預措施不說,長期若一味地阻升新台幣,可能帶來一系列負面的衝擊,說明如下。
首先,長期阻升台幣可能造成通貨膨脹。當央行採行匯率干預政策(阻升台幣)時,如果沒有適時搭配沖銷政策,恐造成國內貨幣供給大幅增加,導致市場游資氾濫,助長國內資產泡沫的隱憂,連帶可能引發通貨膨脹。加上近期國際原物料價格持續攀高,阻升台幣同時也意謂著國內對外購買力的下降,無形中(相對)促升進口物價,將更進一步地升高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
其次,阻升台幣是另一種形式的差別待遇。「台灣央行是出口廠商的央行,而非全民的央行。」這是最近諸多批判央行政策學者的普遍看法。雖有負面嘲弄的寓意,但也不失真實的一面。環顧近年來新台幣的走勢,處處可見人為的斧鑿痕跡,說穿了都是為了照顧出口產業,但相對地,全民(尤其是消費者)的利益卻被就此犧牲。這顯然是另一種不公平,也不合理。

第三,長期阻升台幣反而阻礙產業升級。不容否認,長期壓抑新台幣走勢,雖然有利出口廠商維持其競爭力,但相對地,也容易造成出口產業因循苟且、不思振作,喪失產業轉型升級的機會。換言之,原本該淘汰卻沒被淘汰的產業,得以持續使用有限的資源,無效率的資源使用最終將演變成資源扭曲的問題。尤其處於第三級產業大量抬頭的現在,一味地壓抑台幣升值趨勢,勢將不利第三級產業附加價值的提升,也無法提升整體產業的競爭力;更遑論透過產業結構的升級轉型,提升全民薪資水準與消費力道,創造整體服務業的產值規模。
第四,阻升台幣可能造成龐大的匯損。大禹治水,不採圍堵而以疏導河川為主,用水利向低處流的自然趨勢,疏通了九河。同樣的道理,面對全球新興市場貨幣普遍升值的趨勢,有必要忖度先人的智慧,思考是否應順應潮流,而非一味地圍堵阻升台幣。因為面臨龐大的升值壓力時,若要阻升勢必得持續地釋出新台幣而收進相對弱勢的外幣,加上預期因素的發酵將進一步誘發熱錢湧入,一旦潰堤,付出的成本將永無止境。
因此,在國際熱錢橫流之際,筆者認為央行的確應該對投機炒作的資金加以管制,但卻不應藉此阻升台幣,而應順勢而為,參酌鄰近新興國家或同類型貿易國家幣值的走勢,該放手讓台幣升值就該放手。換言之,對於匯率浮動不應過度干預,應讓匯價盡量符合市場機制的運作。健全的金融市場,絕非建立於高度干預的體系下,頗值有關當局深思!

作者為台北大學經濟學博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dysung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