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在本書未提崑曲歷史 典故 而是將崑曲帶給觀眾不同於現代聲光科技的細膩文化涵蘊 用文字表達出來 讓我們體會到已流傳千年的戲曲魅力

內容簡介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2538

本書是今年大陸「十一」黃金假期,于丹在中央電視台《于丹.遊園驚夢》系列節目裡談崑曲的講稿集結成書,由白先勇作序,中華書局出版。

  全書分夢幻之美、深情之美、悲壯之美、蒼涼之美、詼諧之美、靈異之美、風雅之美共七個單元。

  作者把崑曲當作一種審美方式,闡述的重點著重在如何從崑曲中體驗生活,由崑曲中獲得美的感悟。讀者可借由本書窺探一個老戲迷怎樣圓她的崑曲夢。

作者簡介

于丹

  影視傳媒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副院長。

  曾獲得1996年北京市優秀教學獎,2000年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獎第一名、北京市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北京師範大學優秀教學獎,2001年中國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北京師範大學勵耘獎、北京師範大學十佳優秀教師獎,2004年被評為北京市十佳電視藝術工作者、中國百佳電視藝術工作者,2005年北京師範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06年「中國十大教育英才」稱號,被評為2006年品牌中國年度人物之一,2007年第三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所講課程被評為北京市高等學校精品課程。

  2006年10月以來,先後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解讀《論語》和《莊子》,回響熱烈。2007年國慶長假期間,在央視「文化訪談錄」節目連續七天播出「于丹.遊園驚夢」再次引起關注。著有《于丹〈論語〉心得》、《于丹〈莊子〉心得》等書。

序 from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2538

崑曲的普及教育

  【白先勇】

  在我們悠長的民族文化變遷史中,有一個現象特別值得注意:一部曾經影響全民族達兩千年的文化經典,突然從我們民族記憶中幾乎消失得無影無蹤,一種曾經深入民間數百年為各階層深深愛好的表演藝術,轉瞬間,沉痾不起,奄奄一息。

  如果說影響西方世界最深廣的一部書是基督教的《聖經》,那麼影響中華民族最深刻悠久的則當屬孔子的《論語》了。而在上世紀很長一段時間,《論語》從中國的土地上居然失蹤,這也顯示我們的文化出現了大變動,產生了大問題。近年來于丹教授在中央電視台的「百家講壇」欄目上講解《論語》,深入淺出,以生動易懂的語言,結合現實生活的例證,將這部經典的精髓要義送進家家戶戶,奇蹟般地掀起了一陣「《論語》熱」。這個現象,恐怕不能視為一時風尚,很可能我們這個民族此時此地,對兩千年來《論語》中孔子教誨中國人為人處世的倫理道德,在心裡的深層處又產生了皈依式的嚮往。于丹教授的《論語》講座,可謂應運而生。

  余秋雨先生曾經說過,我們的民族文化中,唐詩、書法、崑曲,是中國人的三種「癡迷」。崑曲曾經有過輝煌歷史,晚明至清朝乾嘉時期獨霸中國劇壇兩百多年,是當時的「國劇」。上至宮廷,下至市井,莫不愛好。唱曲是當時的全民運動。崑曲集詩、歌、舞、戲於一體,由於大量文士參與撰寫,審度音律,崑曲遂成為明清時代高雅藝術的指標。而崑曲的長期衰微,亦正是民族菁英文化的一大損失。

  二十一世紀初,集合兩岸三地文化菁英共同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的出現,一時間給崑曲注入了青春的生命,在大學校園,引起青年學生爭看崑曲的熱潮,論者稱此為「青春版《牡丹亭》的文化現象」。此一現象恐怕也源自於華人世界的青年學子,開始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新的憬悟,新的渴求。崑曲的古典美學以及湯顯祖的有情天地,終於深深感動了千千萬萬中華兒女的心。

  然而這股崑曲熱潮如果沒有更進一步的社會普及教育,是難以後繼的。去年10月1日至7日,于丹教授在中央電視台繼《論語》講座後及時推出「崑曲之美」講座,從「夢幻」開始,最後歸結到「風雅」,把崑曲美妙傳神音藝俱佳的風貌描述得淋漓盡致。相信于丹教授的崑曲七講,跟她的《論語》講座一樣,會產生廣大的普及效應,對崑曲的推廣發揚將有巨大貢獻。

  【白先勇】

  在我們悠長的民族文化變遷史中,有一個現象特別值得注意:一部曾經影響全民族達兩千年的文化經典,突然從我們民族記憶中幾乎消失得無影無蹤,一種曾經深入民間數百年為各階層深深愛好的表演藝術,轉瞬間,沉痾不起,奄奄一息。

  如果說影響西方世界最深廣的一部書是基督教的《聖經》,那麼影響中華民族最深刻悠久的則當屬孔子的《論語》了。而在上世紀很長一段時間,《論語》從中國的土地上居然失蹤,這也顯示我們的文化出現了大變動,產生了大問題。近年來于丹教授在中央電視台的「百家講壇」欄目上講解《論語》,深入淺出,以生動易懂的語言,結合現實生活的例證,將這部經典的精髓要義送進家家戶戶,奇蹟般地掀起了一陣「《論語》熱」。這個現象,恐怕不能視為一時風尚,很可能我們這個民族此時此地,對兩千年來《論語》中孔子教誨中國人為人處世的倫理道德,在心裡的深層處又產生了皈依式的嚮往。于丹教授的《論語》講座,可謂應運而生。

  余秋雨先生曾經說過,我們的民族文化中,唐詩、書法、崑曲,是中國人的三種「癡迷」。崑曲曾經有過輝煌歷史,晚明至清朝乾嘉時期獨霸中國劇壇兩百多年,是當時的「國劇」。上至宮廷,下至市井,莫不愛好。唱曲是當時的全民運動。崑曲集詩、歌、舞、戲於一體,由於大量文士參與撰寫,審度音律,崑曲遂成為明清時代高雅藝術的指標。而崑曲的長期衰微,亦正是民族菁英文化的一大損失。

  二十一世紀初,集合兩岸三地文化菁英共同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的出現,一時間給崑曲注入了青春的生命,在大學校園,引起青年學生爭看崑曲的熱潮,論者稱此為「青春版《牡丹亭》的文化現象」。此一現象恐怕也源自於華人世界的青年學子,開始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新的憬悟,新的渴求。崑曲的古典美學以及湯顯祖的有情天地,終於深深感動了千千萬萬中華兒女的心。

  然而這股崑曲熱潮如果沒有更進一步的社會普及教育,是難以後繼的。去年10月1日至7日,于丹教授在中央電視台繼《論語》講座後及時推出「崑曲之美」講座,從「夢幻」開始,最後歸結到「風雅」,把崑曲美妙傳神音藝俱佳的風貌描述得淋漓盡致。相信于丹教授的崑曲七講,跟她的《論語》講座一樣,會產生廣大的普及效應,對崑曲的推廣發揚將有巨大貢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ndysung2013 的頭像
    wendysung2013

    我們都是神的孩子

    wendysung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