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from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1040900178.html
打投機,八萬;反國光,四十萬;廢核,難以估算。

 現在不管談到什麼產業政策,政府都會搬出可能受影響的「就業機會」。哪項產業不做,會有多少人可能丟飯碗;哪個工廠蓋了,會為國家帶來多少工作。意思是,反對這項產業,就是在害人家沒頭路,不蓋這家工廠,就會讓國家經濟不好。

 錯了。打造一個好經濟,就業機會「數量」的創造當然重要,但同樣重要的,是就業「品質」的提升。一個只管降低失業率數字,不看就業內容,不問就業品質國家,很難讓人民快樂健康起來。

 加拿大社會學家艾蘭.碩爾(Eran Shor)最近發表一篇研究,就當頭棒喝了此刻不管三七二十一,只顧著壓低失業率的政府。失業,這項研究發現,的確會讓一個人活得很痛苦。一來,失去收入所帶來的心理壓力,會讓他們更容易接近菸酒與藥物,二來,沒賺錢自然沒法吃得營養,身體也容易搞壞。因此,只要失業幾個月,就足以大大提高一個人壽命縮短的機率。

 薩爾也發現,並不是有了工作,一個人就會有健康、有美好生活的。他檢視過去四十年來,十五個國家、高達兩千萬人口資料後發現,不管在哪國家,其實只有那些找到好工作,待遇佳環境好的人,身心健康才會改善。有了工作,但卻收入低、老在加班、工作環境惡劣的人,照樣活得很差,平均壽命甚至比失業族還要低。

 澳洲國家大學精神健康研究中心的調查,也有相同發現:失業者,的確精神狀態比較不好,但那些有工作、就業品質卻不理想的人,精神狀態卻比失業者還要來得糟。主持調查的巴特沃說,這項發現推翻過去對於「就業機會」的理解──就業機會很重要,卻不是所有機會都能帶來身心滿足。換言之,政府們在努力創造就業機會同時,也應重視就業品質改善。否則失業率降低了,卻未必代表國家更健康,人民更快樂。

 這就是為什麼,「國際勞工組織」前些年推出一項名為「像樣的工作」(Decent Work)計畫,提醒政府們:所謂健康的經濟,不只是能創造就業與投資機會而已,而是要同時讓人民享有安全的工作環境,擁有均衡的生活──也就是一份就業品質良好的「像樣的工作」。

 所謂「像樣的工作」,範圍很廣。首先當然是收入,得讓人足以養家活口。其次是福利,也要讓人沒有後顧之憂,政府不應縱容違法企業,用任何手段剝奪工作者應受保障的權益。再來是合理的工作時數,讓員工在努力工作之外,能享有屬於自己時間,培養興趣,陪伴家人。當然還有更重要的,是安全的工作環境,讓員工不必曝露在有害物質的威脅下,老是陷在可能喪命的恐懼中。

 當然,這並不是說,只要一個產業有危險就不能鼓勵與投資,畢竟天下很少有百分百安全的工作環境,有些行業就是有某種危險性。例如當廚師,得與危險的爐火共存;當建築工人,也得面對高樓上的挑戰。這時政府應做的,不是廢了這樣的行業,而是要更嚴格落實環境安全,讓員工得到安全感。沒做好安全措施的企業,輕則罰款,重則勒令關閉;沒有替人民把關的官員,也要受到嚴厲的懲戒與唾棄。

 還有些就業機會,表面看起來很「像樣」,實際上也不值得鼓勵,例如建立於投機風氣上的行業。負責任政府必須明白告訴人民:過熱房市與股市所創造出來的就業機會,都是高度不確定的。看看美國,明明早在金融風暴前房市已經過熱,政府卻貪圖熱滾滾房市所帶來的美麗數據──包括就業率──而縱容泡沫越吹越大。

 現在大家都看到了,當泡沫破滅,受害的還是那些縱身躍入房市熱潮的員工,連帶拖垮整個國家。房市泡沫破滅那兩年,丟了飯碗的美國人當中,就有四成來自房地產與金融相關行業。

 真想讓人民樂業,就該抗拒品質不佳的就業機會誘惑,好好幫人民創造像樣的工作吧。(作者為早安財經出版社發行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ndysung2013 的頭像
    wendysung2013

    我們都是神的孩子

    wendysung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